1.1各機型機架部分檢查:
1.1.1根據量產單來檢測機架的輪廓(預定位段、主機段、檢測臺段、轉向過渡段、下料儲片段、熱風段、冷風段等),長、寬、高各下料尺寸,按國家標準公差IT10級測量;以及方向確定: A向、B向.
1.1.2各焊接部位的焊渣必須清除干凈,平面必須打磨平整、銳角倒鈍,前后、左右、上下各框架組焊處內外尖角打磨圓滑.
1.1.3玻璃網印機的上、下片臺側膠輥與上、下片臺托架升起時高度要一致,且要高出上、下片臺機架2—5mm,以方便上下玻璃.
1.1.4確定IR機罩升降座安裝牢固,在5kg/cm2的氣壓下,機罩開啟靈活、氣缸升降自如.
1.2各機型電氣部分檢查:
1.2.1整機配置的所有電氣件的規格型號都必須符合量產單上要求.
1.2.2 確定動力電路特別是電器柜控內接線布局合理、安裝牢固可靠,電線排列有序、線耳標識齊全,清晰明確.
1.2.3確定各開關、按鍵是否靈敏;檢查其作用是否與面板、腳踏開關或觸摸屏上顯示的功能一致.
1.2.4確定預定位、主機、檢測臺、糾偏裝置等各段光電感應開關,裝配穩固且靈敏可靠;確定主機印刷行程感應開關正常,且調至最大、最小尺寸電線夠長.
1.2.5確定制動和安全機構靈敏、可靠,機器運轉至任意位置時,都能停車或回歸始位,無爬行現象.
1.2.6確定氣壓傳動系統管路布局整齊、合理、順暢,工作平穩可靠,無卡滯及漏氣現象.
1.2.7確定液壓及潤滑系統管路布局整齊、合理、順暢,無滲油現象.
1.2.8.確定熱風段循環風機、排廢風機;冷風段冷卻風機、排廢風機的數量、功率大小與生產圖一致;確定各風機、電機轉向正確,且無異常聲音.
1.2.9確定IR、UV、曝光燈管的品牌、功率符合設計要求且工作正常.
1.2.10安全保護部分必須進行不少于10次的反復試驗,急停開關工作必須正常.
1.2.11烘道內溫度、溫控儀的檢查:正常情況下升溫20分鐘達到設定溫度(180℃~250℃)比較溫控儀顯示溫度與實際測量(用紅外線測溫儀)的溫度差<20度,且溫度顯示沒有時大時小情況.
1.3各機型傳動部分檢驗
1.3.1根據量產單或生產圖確定預定位升降減速電機及傳動減速電機型號規格與要求一致;確定電機軸上帶輪、減速機軸上帶輪裝配牢固
1.3.2確定傳送輪的傳動圓皮帶焊接是否牢固;確定傳送輪在傳動軸上是否固定
1.3.3確定傳動軸的軸間距以及傳動軸上的輪間距
1.3.4確定傳動速度(用測速器)符合量產單及設計要求;設備各輸送傳動段速度要一致
1.3.5網帶傳動的確認,網帶在正常工作狀態(升溫、冷卻的循環過程中)無跑邊現象,檢查糾偏裝置工作是否正常;傳動輥筒與無動力輥筒與網帶接觸良好且正常運行。
1.3.6撒粉機、UV機檢測輸送印刷品(紙張、PVC膠片等)過程中,(在機器上、下風機都運行的情況下)不得有飄起或出料不順現象
1.4各機型臺板部分檢驗
1.4.1測量整個印刷臺板的長與寬,確認是否與量產單一致
1.4.2測量整個臺板工作臺面的平面度標準:(使用平尺+塞尺或水準儀及高度尺)
a、臺板的最大面積S≤350x500 mm2,工作臺面的平面度≤0.10mm;
b、350x500 mm2≤臺板的最大面積S≤750x1000 mm2,工作臺面的平面度≤0.15mm;
c、750x1000 mm2≤臺板的最大面積S≤1000x1500 mm2,工作臺面的平面度≤0.2mm
1.4.3檢測整個臺板對玻璃定位的要求,擰動調節手柄使四個方向的定位輪同時處在最大與最小定位狀態,以此確認能定位玻璃的最大與最小尺寸;定位部件(尤其是定位輪)必須安裝在臺板定位槽的中部,不允許對臺板定位槽有擦邊現象。
1.4.4臺板噴涂特氟龍,顏色必須色澤一致、牢固,且無氣泡、刮花、流掛現象;吸氣孔不能有堵塞現象;吸、吹風時無異響.
1.4.5印刷玻璃的臺板吸氣孔徑為∮3,印刷紙張、膠片臺板吸氣孔徑為∮1.2
1.5機頭部分檢驗(玻璃網印機、橫刮機系列)
1.5.1確定左、右印刷導軌橫梁規格型號與設計相符,表面平整、無扭曲及彎曲現象,無劃傷、碰傷、無瑕疵
且色澤一致,安裝方正、平整,且與工作臺的平面平行。
1.5.2確定左、右印刷導軌橫梁的升降極限位置,必須有緩沖、限位安全裝置,機頭左右滑動到設定位置時,無沖過頭現象
1.5.3確定印刷橫梁兩端橫梁座的兩安裝直線導軌的直線度均<0.5mm,且兩安裝直線導軌的上平面相對臺板平面的平行度均<0.5mm.
1.5.4確定印刷同步帶輪端面在同一平面上,且與直線導軌的的平行度<0.5mm;要求同步帶調節座調節順暢,且同步帶松緊適宜
1.5.5確定機頭在左、右印刷導軌上滑動平穩、順暢,無異常響聲及過大振動
1.5.6確定機頭刮刀固定橫梁到臺板的距離合適;刮刀夾角度,松緊調節,裝配靈活順暢.
1.6定位部分檢驗(預定位、精定位)
1.6.1根據量產單要求印刷的最大和最小玻璃尺寸,確定包膠定位輪的移動距離及定位孔的位置是否能夠達到要求,定位輪高度需高出臺板5-8mm.
1.6.2確定定位滑塊在定位導軌上滑動順暢,同時保證包膠定位輪和臺面垂直、且移動均勻、同步.
1.6.3確定定位調節座在調節絲桿上前后移動順暢,且絲桿與螺母之間無太大徑向、軸向間隙.
1.6.4確定定位機構調整方便,運轉、移動平穩,動作協調、可靠
1.7網框部分檢驗(玻璃網印機、橫刮機系列)
1.7.1確定最大和最小網框安裝尺寸是否符合量產單要求
1.7.2擰動網框托架手動鎖緊把手,行程足夠、上下順暢;確定網版鎖緊氣缸,松緊一致、運動順暢
1.7.3確定網框架前后左右調節順暢;網框調整機構調節范圍:
a、 X方向: 0~10 mm;
b、 Y方向: 0~10 mm;
c、 Z方向: 0~30 mm。
1.7.4確定離網高度符合量產單及設計要求,升降穩定、靈活順暢,無抖動、卡滯;確定離網的極限位置必須有緩沖減振裝置(如尼龍墊圈等)
1.7.5檢測網框托架固定板與網版的接觸面的間隙<0.5mm
1.8設備運行的檢測
1.8.1玻璃網印機、橫刮機、滾筒式自動印刷機、磨刮機必須經過8小時以上的磨和及運行;
1.8.2根據量產單上的印刷要求進行模擬印刷(玻璃、卡紙、PVC膠片等)運行的檢測.
a、印刷品在各輸送段的最佳輸送速度、定位精度以及平穩度;
b、印刷品在主機段的單位時間印刷速度、精定位精度;
c、印刷品的重復印刷精度<0.15mm;
d、印刷油墨的厚度均勻,圖案清晰、無肉眼可見的不良缺陷;
e、確定設備各部分的穩定性;
1.8.3磨刮機必須對刮刀(刮刀長度與機型相對應)進行磨刮測試,磨后的刮刀直線度≤0.1mm
1.8.4 UV、IR烘道、自動收料機、撒粉機必須經過1小時以上的磨和、運行.
a、在設定溫度(180℃~250℃)的狀況下;以一定速度(1米/分鐘、3米/分鐘、5米/分鐘)玻璃在烘道中運行;
b、用紅外線測溫儀檢測玻璃在烘道各段(出熱風段、入冷卻段、出冷卻段)的溫度;
c、檢測確定不同型號規格的印刷玻璃,在何種運行速度的條件下,在熱風段中能夠完全干燥,并在冷卻段中冷卻仍能達到要求.